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17 高三第二阶段复习纲要
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17
高三第二阶段复习纲要 2012.4.8
高中部
高三复习备考较为科学的四个阶段为:记忆;做题;考试;准备。
第一阶段是记忆阶段,主要目的是梳理繁杂庞大的各科知识点,尤其构建知识体系,不仅是单纯的被动式记忆,而是理解性的记忆,通过扎实的第一轮回归课本加上日常的做题训练,应当总结出各类题型的一些基本解题方式和思维入手点,主要针对简单题和中等题。所谓的简单题、中等题指的是纯考察课本知识点,这些是在第一轮备考中能够直接调用记忆体系,就能发挥得分的题型,我们称之为记忆。
今天着重强调的是第二阶段,现在各学科已经开始步入第二阶段,现阶段大家都在大量做题,而且多数做的是比较有难度的题型,这是高三复习最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需提醒的是,切忌盲目做题,要善于总结做题思路、归纳学科特色、一定要从试题解答过程中抓住一些共性,才能够真正的复习好,备考好。
一、教学指导策略
1.解题思路整理
由于第一轮阶段以基础知识记忆理解为主。所以解题方法比较单一,但是一到多个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后,就会觉得见到题目不知从何处着手,也就是解题思路不清晰。
所以,在第二轮复习中不在于做题的多少,而是要充分利用好每一道题,在做每一道题时都必须要整理解题思路,回忆和整理一下,解这类问题共有几种方法,而每一种方法又各有什么适用条件,对这个具体问题,是只能用某种方法呢,还是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有的方法较简便而有的方法较繁。
有时会碰到某个习题形式和以前做过的某个题很相似,但解题方法却大不相同,这时就应把原来那个题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看两道题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因而解题方法上就会有不同之处。
有时又会碰到一些习题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解题方法又是极其相似,这时也应把这些题都找出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
另外,还必须掌握各种规律应用时的注意点,这实际上就是易错点。拿到题目就有解题思路,这保证了每道题都能得分,而搞清易错的地方就能多得分。
2. 难点点拨 有些难点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点。所以第二轮中必须重点攻克。
综合题: 综合题型可以看作是将多道试题整合,并省略中间过程,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分析试题的信息,挖掘隐含条件、准确判断试题的思维起点和整理题目条件和设问之间的关联性、差异性,才是学生应当把握的。前面提到试题的做题共性问题,其实不外乎是做解答题,尤其是理科,抱有一种思想,如,找到条件和问题之间差异点,想办法利用什么知识点或是什么手段补齐这个差异,就能解题,或者以“要想求解这个问题,前提条件是什么”设一个前提,然后找可以应用的条件,如果找不到条件,继续往上设置前提,这样,就能解答大部分的综合题。
学科交叉题型:多出现在文综、理综试卷,有的即考察政治,又涉及了地理历史,有的表明考察的是生物现象,实质上是化学知识点,这类题型学生训练的可能较少,注意分析题意,把握正确的考察要点,才能够一一解答。
3. 重点突破 这阶段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巩固自身擅长的能力题为主,逐渐突破薄弱环节,切忌急躁,贪多,而是确保稳中有升,一点一滴的稳住本身能力的同时,突破其他弱项。
4. 抓分重点 不知道大家平时总结过没有,大家在日常做题考试时,与其他学生分数拉开最大部分的题型是什么?固然和尖子生拉开差距的有最后两道题,但是和大部分学生拉开差距的题型是选择题和中等题,因为这类题型是非常容易得取,也非常容易丢的题,即大家都可能会的题型,但是偏偏考试的时候你丢分了,而所谓大家花费大力气去“啃”的难题,其实在高考中根本没多少人做的出来,对大部分考生而言,有和没有一样,因此大家在第二轮的复习重点,抓分重点应该放在选择题和中等题。
二、学习指导策略
二轮复习较为关键,学生如果学法得当,总成绩提高五十分以上是可以实现的。
二轮复习密度大,作业多,难度不一,压力大,担忧多……这是高三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
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有限的时间内要想使自己的成绩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就要学会如何复习。
1、学会取舍,明确自己各科的强弱,合理安排复习的轻重
牢牢抓住自己的优势学科,使其巩固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树立信心的重要保证。对自己的弱势学科要以基础为重,做习题以中低档题为主,放弃难题,把宝贵的时间不要浪费中无用而低效的内容上。
2、高度重视自己的错题,及时反刍,增强有效性
二轮复习中要做许多习题,进行多次各种类型的考试。这是暴露总结自己错误的最好机会,所以要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避免对考试常常出现的逆反心理。
对于错题,要做好整理统计,定期进行反刍,从而对这些错误加深印象,减少再次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是迅速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
3、重视过程,看淡成绩
许多学生都对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很重视,常常要和高考挂钩,会联想到自己的成败,因而情绪经常会随成绩的起落而变化,干扰了自己的正常复习,从而影响成绩的提高。想摆脱这种不良情绪,要眼光放长远,行动重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重视错题的反刍……在这样的积累中,为自己积攒实力,定会取得较好的成绩的。
指导中等程度的学生明白重点抓分点在哪,也就是容易获得的分数比例极大的部分在哪。
三、注意避免误区
二轮复习中,由于专题复习时间比较紧迫,练习多,任务重,密度大,压得紧,所以不少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或走进一些误区。为了及时明确方向,合理定位,科学调节,提高效率,必须避免走进误区。
误区一:重数轻质——练习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每天做大量练习,但没有针对性、不加选择地大量做题,结果是练习作了不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不该做的或者是可以少做的却花了不少时间,但真正的缺漏却没有补上。
对策: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补上最薄弱的知识点,强化最薄弱的基础。练习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练习不在于做了多少,而在于是否是自己最需要的练习。
误区二:重练轻思——不少学生做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一对答案却错了不少,结果信心大受打击。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反思意识或者是不愿意花时间去总结反思。
对策:强化反思总结意识,善待错题。宁愿少做一点练习,也不能错失及时改错的良机。要充分认识到:平时的错题,很可能就是高考的失分点。错误积累越多,考试时失分的机会就越大。对错题要科学分类和分别采取对策(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知识性错误、答题技巧或策略失误、答题规范性错误)
误区三:重练轻研——部分学生高度重视练习,但却很少研究高考。老师应当借助高考说明来向学生宣讲高考考什么和高考怎样考。
对策:充分利用高考说明,研究高考,走进高考。将课标、考纲、考点连成一线,减少盲目性,强化有效性。不做无用功,不打界外球。
误区四:重抢轻调——部分学生重拼抢时间而忽视了状态的调节。进入二轮复习以后,拼搏意识加强,分秒必争,连吃饭和走路的时间都严格控制,整天处于紧张、透支状态,结果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知识遗忘率较大。
对策:高度重视平衡调节的作用。复习还在继续,状态必须调节,身心确保平衡。不要因为短期的拼搏,而影响了后续的复习备考。七加一并不一定等于八,以退为进,状态调整比盲目拼抢时间更重要。每天坚持课外文体锻炼半小时,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