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凤来仪 天作地和——记清华大学合作课题结题仪式
5月17日,艳阳高照,万物生辉。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李越教授、美术教育张敢教授、柳光苏教授等一行六人,来到新津为明学校,参加《清华大学美育课程研究成果结题会》。
新津为明学校自2015年起,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艺术培养基地学校,几年来,清华大学—新津为明学校就艺术教育、艺术人才培养教育合作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开发和课题合作,获得了“与子同泽、与子偕作;与子同德,与子共赢”效果。2015年11月开题的合作课题《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艺术教育对特殊人才培养的研究》,即是艺术教育研究合作项目之一。
结题仪式上,新津为明学校校长李恒利宣读了结题报告。李校长还就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指导下,新津学校的为明特色课程体系建设情况、特别是艺术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成就作了重点说明。在学校构建的“为明特色课程体系”中,艺术特色课程属于重点打造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定位相一致,学校文化与课程文化坚守了学校自身的理想和追求。特别是在艺术教育领域内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新津为明学校一直将艺术课程视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涵,使艺术课程作为文化课程教学、为了文化的课程教学、浸润于学校文化之中的课程教学。使学校艺术课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教学。在这个理念下,学校优化了艺术课程设置,创建校本课程,按部颁《课程标准》除开足开齐了音乐、美术必修课外,还积极开发了有特色、受学生欢迎的校本选修课:钢琴、吉他、爵士舞、中国舞、拉丁舞、国画、装饰绘画、儿童画、书法等,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必修、选修、探究课程20多个门类的艺术课程体系。
新津为明学校还组建了校级艺术社团,搭建培养与展示舞台,定期举办艺术节等,并充分利用周末托管、艺考生专业辅导、参加省市县比赛等各种机会,让学生去各个生活舞台展示,藉此也检测我们的艺术教育成效。仅从2015年至今,我校就获得成都市、新津县两级优秀组织奖六项,获得器乐、声乐、美术、书法、舞蹈、艺术体操、剧目等一百多项奖励。
接下来,清华大学李越教授作为合作项目的主持方,发表结题评价。李教授高度评价新津为明学校几年来的努力和取得的非凡成就。李教授表示,清华大学和新津为明学校在《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艺术教育对特殊人才培养的研究》合作课题项目中,在艺术课程、艺术活动、艺术教师、条件保障、特色发展等方面做了很多交流支持、充实内涵工作,新津为明学校的艺术教育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基本形成高品位学校艺术特色。清华大学愿意在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继续指导和帮助下完善完成小、初、高中艺术教育的衔接的教材和教学设计;完善形成高中部开设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帮助“为明学校艺术中心”常态化开展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方面的课题研究;在艺术教育与德育的实践,艺术教育在情感、习惯、性格、意志、品质等人文教育方面的应用与实践方面有所突破;在艺术教育与管理的实践,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教师修养、行政管理、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应用与实践方面,实实在在的形成学校特色品牌。
会上几位专家还分别就深度合作课题、学校的艺术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中学艺术教育发展策略等给出了中肯的建议。
清华大学美院张敢教授还给为明的美术学子当场上了一堂美术指导课。
结题仪式后,清华大学专家一行在李恒利校长、周古莉副校长、艺术中心候泳谨主任、校办马静媛主任、高二级部潘晓娟主任陪同下,游览体验新津为明学校的学校文化,对学校这几年的内涵修炼和形象建树极为赞赏。在学校新落成的世界地形雕塑前,柳光苏教授感慨:一所普通民办学校,能够有如此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底蕴和高远的眼光境界,并在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上做出如此巨大的努力,在国学、艺术等领域课程教学上有完善的教育构架,从理论到实践都能取得很大成就,做到了通过艺术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多元成长。实在了不起,功德无量。我们愿意和你们继续合作下去。
小满梅月,文殊诞辰,今天,是个吉祥的日子。
为明人的精神,原始、相通、和谐、坚固。继承天地道统,学问研究无止境,不仅有思想上的深度和广度,还有思考上的灵活和创造。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胸怀宽广,团结和睦,博大恢弘,协和万邦。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有凤来仪,天作地和。
结题会现场 李恒利校长宣读结题报告
李越教授发表结题评价 柳光苏教授发言
张敢教授发言 李恒利校长发言
张敢教授给为明的美术学子上了一堂指导课
清华大学专家一行参观学校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