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隆重举行“教师微技能”微课大赛校级决赛
仲夏五月,榴花如火。为了深化“6+1高效课堂”,强化“教师微技能”训练,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集中研讨、展示课堂研究成果,提炼师生行为准则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北大附中成都新津为明学校分别于5月22日和23日16:05在录播厅准时举行了“6+1高效课堂”“教师微技能”--“导”“评”微课大赛校级决赛(文科专场和理科专场)。
这次活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师,教研组长的努力配合下,在参赛教师积极参与、认真准备课,取得圆满成功。所有参赛教师都把这次活动作为自己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们仔细选题,精心备课,认真展示,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以“高效6+1”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在3分钟“导”和7分钟“评”环节,形式多样,各有特色,为我们呈现多姿多彩的课堂形式,让我们获益匪浅。
展示结束后,李校长对本次大赛做了细致点评,说到精心的教学设计、精炼的教学语言、精致的多媒体课件、精彩的教学艺术,无不彰显出新津为明学校教师的激情和对教学的热爱,强调每一次的比赛都是我们老师珍贵的锻炼机会,学会在比赛中成长,不断提升自我。
教科研杨萍主任也指出当前在“高效6+1”课堂中,“导”环节还应多注重旧知的回顾,学科问题启动,为学生课堂的深度参与与深度学习做好铺垫。“评”环节注重知识的提炼和规律的总结。杨主任进一步强调:高效课堂中教师的“导”与“评”是保证课堂流程有序进行的两条主线:
一方面,“导”是教师外显的课堂助推器,“评”是教师内在的课堂导航仪,二者相互交融、彼此促进;
另一方面,“导”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平台,“评”是促使学生运用正确学习方式并形成能力的引领与核心,“导”是“评”的前提与基础,“评”是“导”的目的与提升。在整个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科学地把握好二者的内在关联,才能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的育人模式。
要求全体教师要借助本次“微技能大赛”的东风,继续深入探讨具有学科特色的高效的“导”与“评”,真正落实教师在高效课堂中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助推“流程再造”向纵深发展,最终实现学生成绩跨越式提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