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是没有用的”想开去
初得此书,便被它的标题吸引——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是没有用的!
教育是没有用的?
是老师们平时都辛辛苦苦在做没用的事情呢?还是这标题只是出版业界常用的噱头?怀着一股强烈的愿望和好奇心,我一口气把它读了下去。
不求甚解地读完了一遍,才明白标题是林格先生对教育良苦用心的总结,是要我们读懂背后真实的语言。怀着对林格先生的崇敬之情和对教育事业的学习热情,我再一次细细研读了林先生的这部作品,写下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希望可以和同行们相互交流。
一.教育之难
教育绝不是一个轻易可以做好的行业。
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因为教育的对象始终是人,不是一件事物。一件事做完了也许完了,但面对一个人的教育,关系的却是他的一生。
很为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自豪——对孩子一生负责。记得成都市一位德高望重的特级教师说过,一堂课,是要对孩子的一生幸福负责。初闻此言,觉得不可思议,一堂课怎么能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啊。但是细细品味,会发现,这是多么令人尊重和学习的职业精神。我们为每一堂课负责,也就是为孩子一生的幸福负责了。
书中有句话特别打动我,他说,孩子的心灵是柔软的,如果一开始的成长就是一面布满了漏洞的墙,他也许需要一生的力量去修复那些伤害。是呀,孩子的心是特别纯洁的,他们的心可以很小,小得只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心也可以很大,大到拥有彩色的梦想。他们的心像一面明净的湖水,有时候我甚至可以倒映出自己的衣冠,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你要相信,他们喜欢你是真的喜欢你,透过眼眸能发现他们真挚的笑容。每一天都面对着孩子们,我们民族的将来,怕说错一句话,怕用错一个眼神,怕自己不能以身作则。所以教育谓之难矣。
我们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用真心,真情,真爱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他们共同成长,我想这一路的修炼,即便是难,也值得去做了。
二.教育之殇
说到教育之殇,林格先生的有太多话要说了,许多的老师家长花了很多力气,却用了错误的方式方法,结果与目标大相径庭。
比如: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孩子。抑或:单纯的惩罚和赏识教育。由于教育的失败造成了社会上的悲剧也很多,例子举不胜举……如何避免这些教育的悲剧的发生呢?我们只能是摒弃旧方法,改变教育的方式。
拿我自己来说吧,还记得那时当实习生的我初出茅庐,对孩子总是温柔,然而他们开始欺软怕硬,常常骑到我头上,于是我又开始凶起来,却发现,哪怕大吼大叫,也只是管得住他们一时。后来才知道,应当树立自己的威信。
说到威信,并不是要管住孩子,而是让孩子真正相信你,信服你。体会最深的就是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包括许多家长,也没能做到这一点。反思一下,在平时的生活中,因为孩子还小,他懂的事情还不多,他还不够了解这个世界,所以不免看低他。其实孩子的心灵你未必懂,或许孩子一开口就被打断了,或许我们只听到了一半的话,看到他做事的表面。
记得有天早上就有老师向我告状来了,说班上有个别孩子周末翻墙,十分危险,而且还不承认错误。首先,我很感谢这位老师,让我了解了情况,但是我不能直接去批评孩子,因为以前从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了想,问了问可能翻墙的一个孩子,结果他很诚实地告诉我他的确翻了墙。课间操完了,这个孩子就领着另一个和他一起翻墙的孩子到我办公室来认错来了。我问了事情的原委,两个孩子缓缓道来,原来是因为周末没有钥匙又要拿作业,所以翻教室墙进去拿了。事实也确实如此,我问他们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他们想想说可以找管钥匙的同学拿,在安全委员周末回家时。(我们班级是安全委员管理钥匙)我说好,那么下次就这样做。他们点头,我又问他们,这件事是哪些方面错了?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两个孩子低头不语,他们知道错了。却不知道为什么错了。我便说,我们学过弟子规吧,第一则,入则孝,首先,翻墙是对你们父母的不孝顺,身有伤,贻亲忧。如果你们当中谁不小心摔着了,是让父母担心和忧伤了,是对父母的不孝。他们点头认同。我又说,第二,摔着了,是自己痛,送到医院耽搁了学习,害到的是自己。第三,其他同学看到你们翻墙,也许就去跟着学你们的行为了,你们做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你们觉得翻墙这个事情是一件能带来好处的事情么?两个孩子摇摇头,从他们眼神里我已经看到了后悔,就叫他们回教室去。他们最后说,张老师,我们再也不做这个事情了。我相信他们不会的,因为他们懂得了如何去做正确的解决问题的事情了。
所以,我们一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拿到了孩子心灵的钥匙,有时候可能只需要耐心一点点,宽容一点点。
三.教育之路
大诗人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也想说,教育的路也漫漫而修远,我们得一点点踏踏实实地去研究求真。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自己的过程——我把这句话作为我教育路上的座右铭,感悟自己,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感谢林格先生写这本书,感谢房校长推荐这本书,最终给我们指了一条正确的教育之路,我们将把这条路走好,走远,一直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