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如何开展教育科研
导 言
世界上有许多种发现,但归纳起来却只有两种:一种是发现外部世界,一种是发现自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即是发现外部世界的过程,又是发现和创造自己的过程。
人生之最大遗憾,莫过于始终没能利用自身潜能和特长去创造本可以出现的奇迹。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之
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
什么是教育科研?
人们常说:什么之树常青,而理论往往是灰色的。其实,理论如果不是灰色的,就没有普适性,也就没有生命力。教育园地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因为有了这五彩纷呈,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也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这就是和谐。教育科研就是二者之间的链条。
教育科研——系统的认识+有效的变革。
[小故事]:有个摄影师,给大会拍集体照有些年头了。
照着照着他就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开会的人大多有些上了年纪,一排排坐着,时间稍长不免犯困,即使不是闭目养神,也不时会眨眼睛。
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咔嚓”一声照下来,有的睁眼,有的闭眼。闭眼的人看见照片,自然不高兴,心说:我大部分时间都睁着眼,你为什么偏偏挑我最没精打采的时候?这不是歪曲形象吗?
就拍照而言,形象是头等大事。于是摄影师便喊“一、二、三!”但很多人往往坚持了老半天,却恰巧在“三”字上前功尽弃,上眼皮找到下眼皮,又是做闭目状,真难办啊。
这位摄影师灵机一动,想出了办法,结果大获成功。他请所有与会者全闭上眼,听他的口令,同样喊“一、二、三”,但喊“三”字时一齐睁开眼睛。
果然,照片洗出来一看,一个闭眼的也没有,全都显得神采奕奕,比本人平时更有精神,真是皆大欢喜。
照相中一个难题,就这样被这位摄影师换一个思路,迎刃而解。
这就是一种研究!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切入点
我们认为中小学教师完全能够开展科研,但要想少走弯路和尽快进入角色,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通常,我们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这样几种切入点:
一、从移植教育教学经验上寻找切入点
无论是平时阅读各种教育刊物,或外出学习考察总会学习和观摩一些先进教育教学经验,在学习了先进经验以后,你就应思考这种经验、模式、方法能否移植在本地、本学科或本班使用。这种经验、模式、方法在操作中还有哪些不足和缺陷?根据个人的优势和积累应该怎样去改进和提高?效果如何?这就是一种科学思路。它的基本程序是:
优选教学经验(模式、方法)→确定研究措施→选择研究对象→实施研究措施→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教师学习先进教学模式可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步 学。教师在优选经验基础上翻印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材料,收看优秀课例录象,尔后通过同行的研讨,把优秀教师先进学习思想、观念、课堂教学方法吃透。
第二步 仿。这是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依葫芦画瓢”,模仿着上自己的课。学一课,管一类。
第三步 创。这是在仿上“葫芦课”以后进行评论,同时对照优秀课例,联系模仿课的成效得失,再进行设计,起于模仿而高于模仿,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第四步 写。就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模式,借助理论进行总结,形成研究论文。
二、从总结自身经验上,寻找切入点
经验也是一笔财富。有许多教师教学质量很高,或在班级管理上也有一套。但很多这样好的教师不善于总结,或没有很好地总结。结果其先进经验也随着一个人的退休而消失了。假如教师能对自己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进行一番很好的总结,上升到理论上认识,归纳概括出几条基本规律,这也是一种科研思路。它的基本思路是:
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材料→提炼经验主题→撰写研究论文。
三、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寻找切入点
在每一天的教育教学中,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做一些调查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对策。这也是一种科研思路。
这种研究思路一般为: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撰写报告
科研课题的选择
每一项科学研究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教育科研也是如此。而所选题的课题又是从所提出的问题中得到的,所以,要进行选题就必须先进行提出问题。如果把选题看作是进行教育科研的第一步的话,那么提出问题就是选题的准备了。对于很多要进行教育科研的老师来说,如何选题是我们最关心的、也是最困难的一项工作。如何选题呢?下面将试从选题的一般过程加以说明。希望通过下面的说明,使大家知道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确定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要确定一个科研课题,首先是要能提出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但归结起来则主要有如下几种方法:
⑴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问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都在一定的时间范围里都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这些《指南》中的课题只是一个大的方向,教师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问题来。
⑵从教学实际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提出问题
在你的工作中哪些问题是急需解决的?是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问题?是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还是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象这样一些问题往往就是你要找的课题。
例如,在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中,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科学的评价,能否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规范教研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能力有无关系?如何改造薄弱学校的面貌?
又如,有些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别是对一些"捣蛋"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于是有些教师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规性方法对班级进行管理?再比如,如何才能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等等。
⑶从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天天完成的教学工作和所看到的现象好象没有任何特别的感觉,对这些工作和现象似乎都已成为了一种习惯,甚至也不愿意多考虑它一下,因为它太平常、太普通了。但是敏锐的思维则往往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多是我们可以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
[小故事]:世界著名的男高音帕瓦罗蒂在年轻的时候,刚刚开始在音乐界声名远扬,整个人一直非常紧张,而且他觉得他用来唱歌的嗓子不堪重负。
有一次,他在全世界巡回演出,非常疲惫。晚上他在一个酒店里翻来覆去睡不着,生怕自己再唱下去,嗓子会支撑不住。
这个时候,隔壁的那个客房里有一个小婴孩在不停地哭闹。显然,这个孩子是个哭夜郎,一直在一声接一声地哭。帕瓦罗蒂烦恼极了。他越睡不着觉,就越烦,就越睡不着觉。突然,帕瓦罗蒂想到一个问题:这个小婴孩哭了几个小时了,为什么声音还那么洪亮?他已经不想睡了,认真地听,细细地想。后来他终于发现了,由于小婴孩一切都没有发育,他是不会单独用嗓子的,婴孩的哭声用的是丹田之气,所以嗓子不会嘶哑。
帕瓦罗蒂想明白了:我们成年人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可以单独运用,唱歌时独立运用的是嗓子,唱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嘶哑。如果我们学会用丹田运气的话,也许就会省了嗓子。
帕瓦罗蒂得到这个启发,就开始学着练习运用丹田气唱歌,这使得他的歌唱艺术得到了飞跃。不仅这一次巡回演出大获成功,而且奠定了他在世界歌剧舞台上崇高的地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比如,有些教师通过大量的听课发现,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很多话学生是并没有注意听、也没有认真地去听的,而在老师看来这些话又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影响的,于是我们的教师就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有些教师平时深入专研教材后发现有些教学内容互相渗透和关联比较密切,如初中二年级的代数"因式分解"这一部分教材,如果按照教材安排进行教学,虽然学生学习这一部分的难度得到了降低,但每一个因式分解的方法就相对过于孤立,不易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于是提出:能否从新安排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顺序?既可以做到分散了学习的难度,又能逐个突出重点?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日常教学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如果能很好地结合当前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形势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将是很有时代意义的问题。
⑷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问题
比如,目标教学模式是目前国内众多先进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它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中发挥着具大的作用,特别是为合格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这是不是等于说它是最完美的一种教学模式了呢?如果不是,那它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东西?
再比如,在西方盛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与我国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是否也可以适用?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
"分层递进教学"在一些发达地区的某一些学科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成功,它对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在我们这一地区、在不同的学龄段是否也适用?
这些问题都是从一些比较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出来的,只要我们肯于动脑筋,敢于提出质疑,一个个新颖而又有意义的问题就会产生!
⑸从其他领域的先进经验和方法中移植和借鉴而提出问题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例如,能不能采用活动课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教学?英语教学中特别注重情境教学和对话,这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如果将它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又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像这样的问题很多,只要你放开思路,大胆地提出,就别愁找不到你所关心的、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能提出问题,课题也就会很容易得到了。
2、分析问题,形成课题的一般方法
⑴一个问题能成为课题的条件和要求
教育科研课题来源于教育实际中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教育科研课题呢?例如象"如何通过意念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这样一些问题,虽然它十分诱人,如果把它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终将不会得到结果,因为它首先违犯了人的认识论这一基本科学理论。可见,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科研课题。因此,能作为科研课题的问题,必须是科学问题。一般来说,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它至少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例如"合作学习的研究"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的学习具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过学习上的"合作"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学习经验的交流,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合作"的能力,这符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要求。
二是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可以预测的。即所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理论依据,能纳入到科学知识体系中加以研究。例如对"学习不良学生的研究",从对"学习不良学生"的定义看,主要是指由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习上出现不良表现的学生,对它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心理方面的对策和策略的探索研究,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作为它的研究理论依据。而且,根据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预测,只要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他们学习上的不良是完全可能的。而象"发动机"式的问题,它的答案就是永远不存在的,因为,它违犯了物理学上的"能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机械运动是某一种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结果,也就是说,没有能量的输入就没有能量的输出或转化。
三是问题应当是具体的,有明确的界定,而不应当模糊不清,笼笼统统。所谓界定明确,是指它的外延和内涵都应该是明确的。
比如"关于学生能力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界定不明确的,或者说是问题太笼统。因为学生有各个学龄段的学生,如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等等,你所研究的是哪个学龄段的学生呢?另外,他们的能力又可分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而学习能力还可以分为阅读能力、写字能力、写作能力、解题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等。如果将这一问题作为一个课题加以研究,就很难获得预想的结果。
再比如"希望学校"的研究,首先这个问题就是模糊不清的,它无法让人知道象哪些哪类学校才是"希望"的学校,如果把它与"希望工程"联系在一起思考,认为"薄弱学校"或"困难学校"就是"希望学校"的话,那么,对这些学校的研究则又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它除了要研究学校内在问题之外,还有其外在问题,如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内部环境的研究则内容就更多了,如学校的内部管理、教师的素质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因此,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如果太笼统了,我们就很难找到研究的切入口,不知道应该从哪里进行研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太大了。这就是我们老师感到搞教育科研太难的原因之一。
四是问题应该是合乎实际、有价值
怎样开展课题研究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在确定课题前,每位教师都要回顾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问题作为确定好的课题的前提条件,把立好课题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过程的思考过程。例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如何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如何培养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
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也能提高教师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四个问题:一是研究什么;二是为什么研究;三是怎样研究;四是预期成果是什么?
研究什么。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后,该课题要研究什么,研究者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研究者要把解决的问题经过分析、研究,确定一个合适的课题题目,要求题目既明确、具体,又确切地反映出研究的主要内容,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要明确提出问题,突出研究的重点;再次,要界定研究的名词术语,主要对课题中的关键词进行界定,使研究的问题更加明晰,更具操作性。
比如:《立足于小学生发展的学习习惯培养研究》就要考虑:什么是学习习惯,它包含哪些具体问题?哪些是针对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发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的习惯有助于小学生发展?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而不是其他的课题,这是研究必须回答的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揭示课题研究价值;其次,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例如,本课题能解决哪些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该课题对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怎样研究?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学校领导和教师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时,要明确采用什么方法以达到研究的目的,如有的课题采用个案法或观察法,有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
预期研究成果是什么?把感悟的东西通过“教研论文”、“教育案例”、“教育反思”、“教育日志”、“教学课例”等形式写出来,促进教育教学实践,都属于小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