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与实施||成都市高中精品课程第五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5月9日,《2019年春季成都市继续教育高中教育科研精品课程》第五场活动如期在新津为明学校举行。本系列活动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名师工作室王友强工作室承办,新津县教育研究中心主持,成都地域内各校教师参会交流。
王友强名师工作室承办的这次精品系列课程活动,分为五个专题。
◆ 3月12日《走向明天的新课堂——目标导向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模式》介绍
◆ 3月19日《“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素一:学习目标的确立和叙写》
◆ 4月8日《“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素二:与学习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设计》
◆ 4月8日《“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素三:激发深度思考的学习活动的设计》
◆ 5月9日《“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素四:“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与实施》
精品课程活动由新津县研培中心地理教研员丁钟秀老师主持,她宣布由为明学校发源、由新津为明学校向成都地区衍射、由新津为明学校何刚校长推动的«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第五场教研活动开始,阐述了此次教研的目的及为明新课堂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层面的学术价值和深远意义。
为明学校中学部地理教研组长李松林老师做专题讲座《“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要素四:“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与实施》。
李松林老师首先从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高考对新课程改革的引领等引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的原则----学教评一体化,阐述了为明新课堂的核心与特征---思维和自主,明确了教学评一体化中的“教”即目标导向(问题引领、目标导向、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高阶思维和深度学习);“学”即学生自主由学生独学、合作、探究,形成思考意识,从而提升学习力;评即先行设计通过知识-情境-任务;交流-反馈-指导;体现学科核心思想的深度探究启迪。
李松林老师首先阐释一个观点:教学评一体化,就是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检测评价都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这个中心就是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内嵌评价任务,通过有序的环节帮助学生达成目标;学习目标、评价任务与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然后从“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与实施”的通过《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热力环流》《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以俄罗斯为例》等示例阐述了“学教评一体化课堂设计与实施”的具体的实操要领和步骤。从“课标分解技术”“学情分析技术”、“目标叙写技术”,”教材分析技术”以及“评价技术”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技术”六个维度给大家做了详细的解读。依据学习者内部心理活动的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让大家明白了在课堂活动设计如何才能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课堂评价”的达成一致。
李松林老师强调,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价值是以评价驱动教和学。它充分发挥课堂评价促进与完善学生学习表现的功能,通过评价任务与评价标准的介入与干预,以收集、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的方式驱动教学,学与教在课堂评价这个环节形成一个强大的“反思-补救”的涡流,一改传输驱动的教学观下直线推进的教学形态,围绕学生“学会”、“会用”、“活用”等学习表现展开积极而有效的良性互动和深刻反思。一方面,教师对教学进行结构性反思,整体分析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及教学策略、评价任务与目标的适切性等内容,并据此调节教学,促使教学形成目标-教学-评价内在一致的有机整体;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进行深入反刍,自我追问对评价标准的明晰程度及学习内容、方法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等,并据此改进学习,促使学习形成标准-学习-评价内在一致的自我更正体系。
紧接着新津为明学校高二备课组长王梅仙老师为大家展示一堂精彩的为明新课堂展示课。《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俄罗斯》,主要展示如何通过课堂老师的“学-教-评”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王老师的课以高考真题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目标的设定具体、可操作性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一一对应教学内容的三个任务。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从一个任务过渡到另外一个任务。首先,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和图表找出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这个任务培养了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紧接着配套一个高考真题,加强了学生对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的记忆;然后,指导学生运用综合思维的能力解决“西伯利亚湿地的成因”、“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勘察加大型野生动物少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绘制出这三个问题的答题思维导图;最后,利用总结答题思维导图分别迁移运用解决“巴音布鲁克的湿地的形成条件”、“新西兰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分析新西兰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种类独特原因”,使得学生能够将刚才总结的答题方法和思路能够更好的应用。整堂课学生活动超过20分钟,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课堂理念;充分的体现了为明新课堂的核心和特征---思维和自主以及学教评的一体化原则。
在研讨交流环节,王梅仙老师就本堂课的设计思路进行简短的说课,与会老师就李松林老师的讲座及王梅仙老师的示范课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谈论了收获,并提出建议。
精品课程活动由成都市学科带头人、新津县政府高中责任督学伍崇建主任作总结,伍主任深刻阐释了这次系列精品课程的深邃含义: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目标导向式学生自主学习”新课堂的研究与探索,实践和说明了一个道理,只有实施深度教学才是提升课堂品质的基本策略,才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伍主任指出要想真实提升我们的课堂品质使之更富有教育内涵,就应着力于提升课堂的发展性品质,而不是为了改变教与学关系、程序、时间的某种纯粹技术取向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应切实转变学生观、知识观、教学观、质量观,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理解有效教学,重构我们的课堂:
◆ 转变知识观是提升课堂教育涵养的根本条件,如何看待知识,如何处理知识,是否实现了知识的教育价值,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境界。
◆ 引导学生对知识深度学习,是理解并促进对知识的逻辑要素和意义系统的转化。
◆ 深度教学及其策略,追求理解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回应性教学策略。
伍主任对本次活动中的讲座和示范课做了高度的评价,并宣布《2019年春季成都市继续教育高中教育科研精品课程》为明学校承办的五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