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文化进校园|“古琴吟诵”走进新津为明学校
碣石调·幽兰
龚一·古琴
6月6日下午,由成都市文明办主办,成都古琴文化学会承办,成都梓又古琴馆、梓又雅乐团、新津为明学校协办的“天府文化• 古琴吟诵”2019成都市传统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第九场在新津为明学校举行。
此次进校园活动是2019年首次走入中学。
相比小学同学对古琴单纯炽烈的喜爱,大年龄的孩子们更能品味出其中深沉的韵味和厚重的历史。
活动伊始,便是89版《红楼梦》林黛玉对宝哥哥笑骂:“枉你是个读书人,还不晓得琴谱。”
宝玉的“天书”指的便是古琴谱,古琴谱又叫减字谱,他是由文字谱进化过来的。
其实不止宝玉,晚清以后,以前文人日常生活中修身养性的亲密伙伴,已经逐渐褪出人们的视线。
以至于这些记载着清雅旋律的谱子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天书。”
今天,成都古琴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虹老师,以一个简单的指法为例 ,将古琴弹奏中最重要的文字符号表述出来,虽然说得不多,但减字谱的明悟之法已豁然洞开。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开场一曲《流水》,既是对千古伯牙子期相会的追思,亦是如今进校园后得遇知音的快意。
古琴曲《流水》 演奏者:徐良钰子
当然,高山流水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当即便有学子登台述说千年前的喜逢与哀叹。
而川派古琴曲《流水》知道的人却很少,这是青城山道士张孔山先生根据原来的琴曲进行加工,增加了许多“滚、拂、绰、注”的手法,模仿水流湍急的样子,所以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
此次进校园活动,成都古琴文化学会徐良钰子老师在《流水》表演完成后,又专门登台,重现经典的滚拂技巧,曲意如夜雨奔雷下的长河,涛涛滚滚。学子们如同激浪中的扁舟,摇摇欲坠入浩浩的曲声中。
提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在影视媒体,游戏动画上,都离不开古琴的身影。
在进校园活动中,当赵老师说到游戏《古剑奇谭》《剑网3》及动画《秦时明月》时,学生们都沸腾了起来,纷纷都说看过。
就像很多琴友一样,可能就在这些休闲娱乐中了解古琴,逐渐爱上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成为了琴学路上的追梦人。
近年来,古琴更是从视讯媒体的背景布中脱离出来,有了古琴展览,有了像古琴进校园这样的系列活动,大家也终于能在现实里看到古琴的样子,了解古琴的结构,倾听它的声音。
随后,徐良钰子老师一曲《神人畅》让学子们梦回上古。
琴曲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宫廷舞蹈场景,再现了远古人们生活的神奇画卷。
音调粗犷古朴,如江河行地;音节清莹透亮,似日月经天。
古琴曲《神人畅》 演奏者:徐良钰子
古琴不仅能奏出古调,也能婉转出悠扬的现代曲,活动后期,赵虹老师专门邀请了三位同学登台,在她的帮助下,平时持笔点墨的手指按上了朴素清冷的弦上。
由于从未接触过此般古意,出声也不甚连续,但大家听得分明,是《友谊天长地久》的曲子。
想必老师们也将心愿寄托在这首曲子中,以此次进校园活动为契机,希望孩子们能和中国传统文化结下友谊的种子,以后开出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琴的花朵,以此传承,终生相伴。
天府古琴文化,永远离不开凤求凰的故事。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古琴曲《凤求凰》 演奏者:赵虹
在成都古琴文化学会老师深挚缠绵的唱腔中,琴歌《凤求凰》就这样演绎出来,学子们跟着琴曲低声哼唱,已然沉醉。
仿佛情窦初开的他们也回到了那个司马相如宴唱的夜晚,文君的倚墙偷眼,相如的浅吟低唱,终化为夜下相奔,当泸沽酒。
曲罢,想必他们的故事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孩子的脑海中了。
“止敢玉指拂琴弦,一曲清音化寒晨” 这是为明学校老师听完曲子后的感慨
此时此刻,古琴遗世独立,将绵长沧桑的千年时光不紧不慢地谱成一曲幽远清冷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