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浅论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
郑辞华
“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这是新课程实施以后,中小学教育界非常流行的一句话。一直以来,教师这个职业都被戴上 “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光辉称号,三寸讲台也因此被教师站得庄严而神圣,那种居高临下的感觉,那种对台下灵魂主宰的感觉,让教师们很难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弯下腰去和孩子说话,更难得蹲下身来和孩子亲切交流,这中间总横亘着一种心灵的隔膜,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似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隔阂中朦胧掺杂着酸涩,很难达成民主、平等。《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就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和教师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都让我们教师重新审视师生之间的关系该如何定位才是最好,而作为班主任,一个班级的指导者,放下架子,蹲下来和学生说话,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且平等的关系,是实践一切班务管理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健康,学生才会乐于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结合班主任工作经验,我认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理解
《三字经》中说“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这句流传几千年的教育哲理,一度被很多教师所信奉。作为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很怕自己压不住阵,也很信奉严师出高徒的理念,于是想来个先发制人,所以一开始对学生要求特别严,几乎每天,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就是守在教室里,像看犯人一样地监视着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动不动就在班上点名批评,甚至不加斟酌就全盘告知家长,不给学生留一点喘息的余地,不留一点自尊。学生见了我就如老鼠见了猫,怕得不得了。时间长了,我感觉自己像一只蚊帐里被烟熏的蚊子,被一些繁杂琐碎的班级事务纠缠得很累,尽管如此,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在我的严加管教下,学生表面上很“老实”,可一旦我离开教室,便如同获得大赦,玩起了“大闹天宫”的把戏。尤其其他
二、给每个孩子一视同仁的真诚关爱
“十指伸出有长短”,在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水平一定是参差不齐的,个性一定是丰富多样的,存在不平衡的差异性。从内心来讲,谁都愿意接纳学习优秀,懂规矩,讲礼貌的好学生,而那些个性怪异,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往往会让自己很头疼,沉默的容易忽视,调皮的难以处理,总之,一个班级的学生呈现出的多姿多彩可以让一个班主任连做梦都在头疼这些学生们,多了有种招架不住的感觉,甚至希望这些不懂规矩,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学生一个一个离开班级,不再见到。但是学校追求的是“蜘蛛蚂蚁捉上树”,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幸福未来的教育理念。何况任何一个学生都愿意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重视,实际老师的价值也更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最需要老师关注和爱护的那些调皮捣蛋,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次关注,甚至成了这些学生受宠若惊的获得,比如我们班上有位同学因为以前总是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批评和不认可,一直被作为难管理的头疼学生,所以造成他一旦受到批评就会说“哪里了,我又哪里做错了”的口头禅,开始对这位学生我不知道如何管理,常去找领导想把他送回家管理。直到这位学生家长与我进行了一次详细交谈以及随后我找他的小学班主任了解他的情况之后,我开始努力找他的优点,当我在班上当着全班面表扬他衣服穿得整齐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同学脸上有了开心的神情,很不好意思的低头笑,我知道他喜欢打游戏,不经意有次叫他帮忙用电脑编辑班级优秀作文,没想到回家后这位同学作为重大的事情非常兴奋郑重得向自己的父亲汇报了。通过这位同学我发现,一个老师尤其一个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的关注是多么重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待学生我们应该以一种容纳的心态去面对,奉行包容哲学,给这些学生尤其是那些被遗忘被忽视,却急需要关爱与重视的学生以关注和了解,在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要贴近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心里想着每一个学生,眼里看着每一个学生,爱心惠及每一位学生。要多倾听学生呼声,常听取学生建议,并不断调查研究,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家庭及学情档案,多观察多了解,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帮助学生克服缺点,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给所有的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迈开坚实的脚步
每一年,班里都会有一两个相对比较“顽劣”的学生,他们聪明,成绩也还可以,在同学们中也有一些影响力,但往往自尊心特强,甚至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友好,会表现出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孤傲和冷漠。但我经过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感觉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的表现欲,他们渴望引起老师的注意,但又不愿在老师面前显露自己。所以老爱在同学们面前说一些怪话,甚至公然反抗老师。但如果能抓住这些孩子的特点,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他们一定会是班级的中流砥柱,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比如我班的一位同学因家庭原因脾气非常暴躁,只要有哪位同学没满足他要求就会青筋暴突,掐同学脖子,甚至打同学,脸上似乎老写着一个怒字,而且老是不参与班级活动,做什么事都一副老大不愿意,老不耐烦的样子,只要和他接触的同学都受过他的粗暴,开始觉得这个黑黑的学生很难处理,不知道怎么办,学校体育节的时候需要班级出一份体育节海报,当我问班上同学,班上画画画得最好的同学是哪位时,全班同学都异口同声讲这位同学的名字,我没有犹豫直接就把任务交给了这位同学,当时这位同学脸上仍然是一幅我不爱干的表情,但是还是接受了,周末回来之后我找这位同学要宣传画,这位同学居然画了两张,而且比宣传组的任何人画得都好,并且他的阿姨还打电话告诉我,在家里这位同学一直怕画不好给班级丢脸。从此我明白这位同学其实非
四、严格自律,敢于让学生说出老师的不足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也有可能会犯一些错误。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可以直言不讳地提出来,甚至会来一通严厉的批评,但老师犯了错误,也应该给学生敢大胆提出来的机会,甚至要给予提出学生表扬和赞赏。当然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产生了不对等的心态:在学生的心里,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情有可原的。在老师的心里,老师即使错了,也不是学生可以随便发表意见的,否则,便是“大不敬”了。比如期中考试后,学校搞“学生测评”,这是我职业生涯第一次接受学生的测评,学生的评价意见交上来以后,我本以为凭着我平时兢兢业业工作,辛辛苦苦为学生奔忙,学生肯定不会对我有任何意见。可是等测评结果出来时,我吓了一跳,竟然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同学没有评我的“优秀”,原因是我总是批评他们,我对他们太严厉等。当时我心里实在是生气,还有委屈,想想我的真心付出,换来的却是学生“不满”,并有得到学生的认可,都有点丧失工作的动力,觉得自己热脸贴了冷屁股,一番苦心全成了驴肝肺。但仔细想一想,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以一颗纯净的心灵看待问题,这有错吗?难道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小小年纪就背上“世故”的包袱吗?再说了,学生反映的问题也的确是存在啊!难道教师犯了错误就不敢直接面对吗?难道老师就不能接受学生的监督吗?想到这里,我内心平静了,在一节自习课上,我坦诚地向学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请学生以后能经常监督我并把对我的意见提出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更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犯了错误,和学生一样,接受惩罚,我感觉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对待学生的意见,教师要有豁达的态度,这不仅体现了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更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国家小主人!
五、同甘共苦,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作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这是多么令人欣喜;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一颗颗晶莹的童心,这是多么令人骄傲;作为教育者,能献身于这平凡而崇高的事业,一切辛苦多么令人甜蜜!如果我们每一天都能带着这种幸福感走进课堂,那么我们的课堂一定是幸福的课堂,你的学生也一定是最幸福的学生。而这种幸福感其实来源于你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爱学生,你就不能仅仅是他们学习中的引路人,你还要做他们生活中的大朋友,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去分享他们的幸福和甜蜜。和他们一起学习,和他们一起玩耍,和他们一起劳动,就像是
总之要感谢新课程改革,让教师能够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让“蹲下来”不再只是一句空话,一种形式,相反,正因为教师能真正蹲下来,才看到了每一名学生的精彩和美丽。相信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会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蹲下来和孩子说话,还请用心去做,平等与民主才会在蹲下的那一刻得到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才会是爱与爱的互相感染,每一个孩子的“美丽人生”才会因此奠定出美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