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24 心理学家:高考时掌握好三点应试技巧
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24
心理学家:高考时掌握好三点应试技巧 2012.6.1
高中部
高考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两名平时学习成绩相差无几的考生,因为心态的调整及应试技巧的掌握不同,往往在高考时相差一两百分。如何才能考出最佳状态,如何克服考前焦虑,考场上遇到难题如何应对?这些都是考生们在应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心理学专家和高三教师提醒考生,平和的心态,扎实的基础,冷静作答,是决胜高考的关键。
考前——将复习时间调整到与高考同步
现在距离高考已不远,考生在知识的储备上基本上处于饱和状态,大量的练习和做题已经不太适合,考生应充分利用这几天时间,精选典型题型适当练笔,同时要将自己的复习时间调整到与高考同步。比如高考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考生就要尽量上午复习语文,下午复习数学,保持自己在高考对应科目的解题兴奋度和思维度,尽快适应高考氛围。
调整复习时间并不意味着打乱考生长期养成的生活习惯和睡眠生物钟,考生在考前可以提前休息,但不要提前太多,防止失眠。
⑴理科复习最后阶段要回归课本
对于理科的复习,从近几年高考命题来看,源自课本的例题、定理或典型习题的变异,考察学生对原始定理的证明较多,因此,最后阶段,考生就回归课本,将课本上的典型习题和重要定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常规的解题步骤和解题思路,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⑵最后一周适当阅读优秀散文
现代文阅读和古文诗歌鉴赏一直是考生的弱项,考生在最后一周要适当阅读一些优秀散文和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⑶对理科实验题进行归类
对于理科的实验题,考生要掌握典型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原则、实验变量等,对实验题进行归类,找出同一类型题目的回答规律,尽量使其向公式化答案靠拢,并用学科语言规范作答。即使考生在解题时遇到没有学过的知识,也要在阅读时尽量回忆与哪个知识相对应,把对应的知识要点答出来,往往就是标准答案。
考时——试卷发下来要粗略浏览一遍
当试卷发下来后,考生要对试卷进行一次粗略的浏览,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如果考生不了解试卷的全貌,留下的未知因素太多,反而会加重焦虑症状的表现。
⑴规范答题找准答题点。 每年高考,部分文科考生往往在解答主观题时,洋洋洒洒答了一大通,却因为答不到答题点上或用非学科语言规范答题,导致失分较多。因此,建议考生在答题时,必须仔细审题,高考文科的主观题往往题干较长,考生一定要花时间快读、细读、精读之后再做题,尤其要注意题目的注解,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⑵掌握好三点解题思路。 碰到文科选择题模棱两可的题目时,建议考生要掌握三点解题思路:一是用排疑法,排除不正确的答案;二是抓住关键词语,对照题干解答;三是界定一个最正确或最错误的答案,逆向思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上述办法还无法甄别,建议考生相信第一感觉,不要随意更改。至于文科主观题的解答技巧,建议考生要紧扣时政要点,运用原理去说明社会或生活现象。
⑶多写几个观点或许能多拿分。 特别强调,考生在应试时要注重三个环节:一是填写要完整,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做到先后有序,先易后难;二是要快准适当,不要在某一道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避免没有时间完成答题;三是决不能提前交卷,对应用题、多选题、论述题要做到绝对答完,多写几个观点或多做一些步骤,或许就能多拿一些分数。
⑷答文科难题时要抓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博士建议,考生在解答文科难题时不要长篇大论,而要抓重点。考生最好列出1、2、3、4、5等要点,要点不怕多,写错了不扣分。解理科难题的时间要掌握好,一般比填空题多二三倍时间还解不出来,就要坚决跳过,但解题过程要工整地写下来,评卷老师会酌情给分。
⑸考时过度紧张可闭眼深呼吸。 有部分考生在高考时往往过度紧张,导致出现大脑空白或思维短路等现象,建议考生如遇上述情况,可闭上眼睛,做一些深呼吸调节心跳,并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不会紧张,我一定行”,以此缓解紧张的情绪,待心情平静后再继续解答。
考后——集中精力考好下一门
在考后,考生千万不要去研究上一门学科的得失,要考完一科放一科,将精力集中到下一科的复习中。
每年高考,总有一两门科目超出考生的预期,让考生感觉特别难,姚老师认为这十分正常,因为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但高难度是面向全体的,因此,考生要及时调整心态,考后不必对上一门科目答题的质量和应考情况产生担忧心理,即使解答高难度题时,也要充分相信自己的优势,冷静作答。
另外,高考结束后,千万不要过于放纵自己,如过度饮酒,没有安全防范措施下去游泳,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