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20 高考后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2)
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20
高考后期对学生的心理疏导(2)
高中部 2012.5.10
高考冲刺:知识点梳理应抓住三个关键
作为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对于每个参与者,高考无疑都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赢得高考无异于种好一棵树。尤其是在高考冲刺的最后阶段,对高考知识点的梳理,关键是要把握好巨、细、遗三点。
巨,就如同大树的躯干,只有以雄健的主干作为坚实的基础,大树才能向高处、向四周自由扩展。高考复习也是如此。我们要搭建一个可以俯瞰高中所有知识的平台,并且要能在此基础上分清所有知识的主次。对于主干知识,一是要“记”,甚至可以用两倍于其他知识的时间去记,因为在深入复习及做题中,主干知识会被经常用到。二是要“联”,下大力气构建过那些有交叉知识点专题之间的主干知识网,这杨在做题中一看到材料中的某个关键词,就会联想到好几个知识点。
细,就像是大树的枝叶,枝繁叶茂,大树才能挺拔耸立,而后长成栋梁之才。试看那些尖子生,他们一个很大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细微处探求知识的奥秘”。在他们的课本上,每一页,每一行,甚至每一个字都被用不同的颜色标以不同的符号,似乎在传递这样一种信息——不遗留一个知识死角、不放过一次得分机会。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累积,最后成就了他们出类拔萃的表现。这也正应了那句古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遗,就像是树上的鸟雀之窝,于不经意间在隐藏处的一现,就像锦上添花,往往给人带来一种意外的惊喜。高考复习,缺不得的,也就是这种不经意间的惊喜。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以外,做好“拾遗”笔记也是学习的重点。在笔记本上,记下平时遇到的各种学科知识,将它们作为课本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因而,在碰见新情景、新材料时,你就总能在别人惊讶的眼神中将题目的正确答案流利地回答出来。“拾遗”笔记不仅能为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分数,而且激发我们自学的兴趣与信心,真可谓一箭双雕。
高考已迫在眉睫 考前冲刺应关注“八度”
2012年高考已迫在眉睫。经过前一阶段的基础知识梳理、专题专项归纳、变式题目训练,广大学生对各学科备考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和应试基本技能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体验。现在已进入了综合模拟考测阶段——备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在考前冲刺的这段时间里,如何稳定发挥、科学高效地应对复习中出现的情况,将对考试的结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应重点关注“八度”。
考查的维度。再次静心研读一遍《考试说明》,透彻理解3个问题:考什么,结合教材看考试内容和范围有没有更改与删减的变化;怎么考,结合参考样题看考题类型与往年相比有没有变化;考多难,结合参考样题从试题难度值的分布上找到难、中、易试题的感觉。
定位的难度。考试的题目虽有难、中、易之分,但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测试目标的中、低档试题比重还是很大,一般占到总成绩的70%-80%。要把握好复习的难度,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如果是优秀生,当然要抓难题,因为做好难题是为了选拔区分的需要,但要把中低档题作为登高的台阶和梯子。如果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某个学科总是在中等水平上徘徊,练习的选题就不要偏离中等难度题目太远,保证自己对中等难度题目的把握。
补网的密度。虽然已经进行了基础知识梳理和专题知识归纳两个阶段的知识织网准备,但通过一次次的考试、练习,许多有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问题会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来。这完全是正常现象,而且是一件好事,正好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找到了方向。要通过对每道题失分原因的剖析,检查知识的漏洞,有针对性地织补好知识网。补漏洞时要注意老师讲解的规律和方法,并把规律、方法放到学科知识体系网络中去,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联系原理、规律,就地适度拓展。要以主干重点知识为树干,以一般知识为枝叶和根系,构筑起学科基础知识的网络体系。
练手的量度。考前训练需要一定量的题目作为保证,但考生不能跳入题海战术的误区,要甄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做到事半功倍。考练时,既要注意现成套题的长处,又要体会老师自组题的好处。两类结合,适度适量,相得益彰。
用力的均度。“木桶”原理说明了,木桶盛水量的多少是由木桶的最短组板决定的,在提升总成绩上也是一样。如果一味补薄弱势学科的“短”,势必会减少扬优势学科“长”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应提倡各科均衡发展,但不均衡用力。要注意突出制约学科增分的重点问题,抓住主干,适当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使培优补弱得到最大的效率和效益。
作答的速度。在模拟考试中要不断摸索答题的节奏与速度,把时间合理分配。在制订答题顺序时,要做到三先三后,即坚持先小题后大题、先熟题后生题、先易题后难题的原则。在审题作答时,要做到一快一慢,即突出审题要慢、作答要快的意识。在决定取舍时,要做到慢做会的求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也不浪费,舍去全不会。此外,还要有意识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答题的时间效率。
答案的准度。考试中作答的准确性是得分高低的关键。要根据各题答题区域安排,合理谋划好作答的布局,注意作答答案的规范性、科学性。理科解题步骤要齐全、完整,文科主观题作答要做到“四化”,即抓住关键,突出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逻辑化。要注意运用本学科术语作答,叙述要准确。
应对的态度。越临近考期,考生越容易出现心态的失衡现象:或心浮气躁、或患得患失、或压力重重等。诚然,这时要做到心静如水是十分困难的,但也是可实现自身调节的。考生要树立自己是备考主人的思想,激发内在驱动力;要静下心来,正确分析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避免重小节、看弱点;要调整作息时间,树立平常心态和生活习惯,避免开夜车、强突击,使自身的生物钟节奏与考试的时间节奏相一致。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