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4 期中考试后的学习反思
2012级高三教学特辑4
期中考试后的学习反思 2011.11.11
中学部
学部寄语:期中考试,对高三学子来说,重要的也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做好下一阶段查缺补漏复习。请高三各位班主任老师、科任老师就下述内容指导学生做出反思和改进,促其调整、引导自己的学习,提高复习效益。
考试是教学检测的重要手段,更是学习反馈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利用兴奋的情绪,对试题进行反思,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课本、复习、试题这三条线与自己在哪里是重合的?哪些是背离的?及时总结这一阶段的利弊得失,既可以查漏补缺,又可以“亡羊补牢”。
考试又不仅仅是检验,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自己反思。
反思,首先是学习态度和方法上的反思。通过对试卷的分析,了解本阶段学习的重难点,找出自己在学习和复习中,哪些是成功的,哪些是不足的、无效的,以便及时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其次是矫正考试中的失误,找出失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其三,对典型试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找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以培养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同时通过对难点的思考,又能弄清该题怎样设埋伏,怎样巧转弯的典型思路。“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将错误记于纠错本上,善于总结和反思的人,当然是未来的胜利者。
这一次次考试犹如一面面镜子,它是用来照出你的不足,并进行反思的,不是让你凝足欣赏自己的美貌的。考试并不是白考的,要把反思后的经验、教训作为帮你进取的一根拐杖,充分发挥反思的力量,考试也算是物有所值。
考试,便要清除我们那清高心,不经过考试,我们会自命不凡,不再反思,停步不前。但考试会毫不留情地把我们的缺点抖出来,让我们经过深刻反思增加进取的热情,努力奔向成功。不要最好,只要更好。反思会推动我们不断向前冲的。
不要畏惧那些花样多变的考试,它们的共同理由只有一个——促使我们在考试后反思!
分析试卷:将存在问题分类
每次考试结束试卷发下来,要认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特别是将试卷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类,可做如下分类:
第一类问题———遗憾之错。就是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题;比如说,“审题之错”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计算之错”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抄写之错”是在草稿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了、漏掉了;“表达之错”是自己答案正确但与题目要求的表达不一致,如单位混用等。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似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一道题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第三类问题———无为之错。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猜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无思路、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的问题。
制订策略:将问题各个击破
建议策略是:分步打好三个战役,即:消除遗憾;弄懂似非;力争有为。
■第一战役:
消除遗憾——要消除遗憾必须弄清遗憾的原因,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审题之错”,是否出在急于求成?可采取“一慢一快”战术,即审题要慢、答题要快。“计算错误”,是否由于草稿纸用得太乱,建议将草稿纸对折分块,每一块上演算一道题,有序排列便于回头查找。 “抄写之错”,可以用检查程序予以解决。“表达之错”,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平时作业就严格按照规范书写表达,学习高考评分标准写出必要的步骤,并严格按着题目要求规范回答问题。
■第二战役:
弄懂似非——“似是而非”是自己记忆不牢、理解不深、思路不清、运用不活的内容。这表明你的学科基础不牢固,一定要突出重点,夯实基础。你要建立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网络;全面、准确地把握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加强对易错、易混知识的梳理;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理解问题的实质;体会学科思想和解题的方法;当然各学科的学习要有一定题量的积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的水平。
■第三战役:
力争有为——在高三复习的第一轮中,不要做太难的题和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因为综合题大多是由几道基础题组成的,只有夯实了基础,做熟了基础题目,掌握了基本思想和方法,综合题才能迎刃而解。在高三复习时间较紧的情况下,第一阶段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平时考试
巩固成果:不断调整目标
每次测试都要确立自己本次改错的目标,考后要检查目标实现情况,随着自己的不断进步,问题会越来越少,成绩会越来越好,这时离你的理想也越来越近。
错误是什么?是我们进步的一级一级的阶梯;
反思是什么?是找到我们高考之路上空的北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