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阶段教学管理策略
一、教学管理
1. 分析每一个学生的成绩现状,找出弱势学科,制定学科分数增长目标。责任承包到人。
责任人——学部主任统筹,各学科备课组长和任课教师负责落实。
⑴高线生各个学科超越有效分的距离和未达到有效分的距离,找出弱势学科(超越有效分不多的即列为弱势学科),详细列出弱势学科的弱势知识点清单、习惯性失误题型清单;分数增长预期目标—— 一定写出具体增长分数目标,责任到具体教师;
⑵中线生各个学科未达到有效分的,即为弱势学科,列出清单,并合理挖掘潜力、制定分数增长预期目标—— 一定写出具体增长分数目标,责任到具体教师;
⑶低线生的优势学科(或分数增长潜力较大的)是哪些,列出清单,并合理制定分数增长预期目标—— 一定写出具体增长分数目标,责任到具体教师。
2. 学生分段管理——班级重新组合,按高、中、低三个层次分班(调整幅度不会太大,对学生来说不会产生较大负影响;当然,还可以灵活机动,譬如文科班可维持现状,只重新整合理科班),便于整合优势教师资源,对各学段层次的针对性训练、针对性讲评、针对性落实有益。
每个学段任命一个中心负责人(最好是以班主任为核心或加强组合, 班主任有困难的可适当整合),负责特殊时期所述所有的教学工作落实。学段中心负责人要特别授予其对任课教师的统筹、领导权,教学建议权;学段中心负责人直接对学部主任负责,所有学生弱科分析、辅导教师选择方案都要报给学部主任。
3. 教师责任承包制——每一个学段学生的每个学科的分数增长均责任承包到具体教师(依据教师任课情况和教学优势侧重)。
教师承包的学生小组活动时间,可由学部统一划定专门时间(譬如每天晚自习第一节),所有学生跑班上课,2周后经测试确有明显进步,学生可以调换到另一个弱势学科小组。
二、教学策略
所有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服从:
①分学段层次教学的真实需要;
②学段中心负责人的教学建议和统筹;
③不同学段学生的具体需要诉求;
④教师对本学段学生成绩增长目标的落实需要。
1.高线生:
⑴针对高考知识点——研究近3年高考双向细目表,研究2012一诊、二诊各学科命题的双向细目表,确立本学科最后复习模拟双向细目表,以此作为整合、筛选、编制高考题的指南;
⑵针对近3年高考题型——低、中、高档题的形式,全方位模拟练习;重点讲评。
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习惯性失误——组织针对性题组训练、限时训练;
⑷严格规范答卷训练——高学段每个老师的具体教学任务。
2. 中线生:
⑴针对高考知识点——研究高学段教师最后确定的复习模拟双向细目表,以此作为整合、筛选、编制训练题的重要参考;选择最贴近学生分数增长的“增长区”组织训练。
⑵针对近3年高考题型——主要瞄准低、中、中档略高的题型,重点练习;重点讲评。
⑶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习惯性失误——组织针对性题组训练、纠错练习、查缺补漏训练;
⑷规范答卷训练——在练习中逐步纠正不良书写习惯和习惯书写错误。
3. 低线生:
⑴对高考双向细目表的知识点,可有选择的放弃一些,选定一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
⑵对有希望增长分数的知识点,主要抓低端、中档题目的解决、落实(特别是选择题)。
⑶规范答卷训练——在练习中尽可能纠正习惯书写错误。
4. 不管哪个学段,课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量多样化,可尝试学生讲(高学段)等手段,尽最大努力、最大限度提高学生课堂学提升、落实效益。
一个老师若担任不同学段的课,教学必须分层次(特别是练习题筛选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