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追求的根本,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转眼来到北大附中已经快两年了,我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快乐有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并且老师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着。在此,我想针对我校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个人对构建“快乐有效课堂”的几点思考。
一、认识课堂教学的过程。
一堂有效的课关键在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每一个环节做到有效,整堂课才真正有效。那么,课堂教学的过程到底包含了哪些环节和内容呢?首先我们要认识一点: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并不仅仅是指课堂40分钟,课堂40分钟只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一个环节。课堂教学整个过程,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应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从环节与内容上来说应包括教师备课与上课、学生训练与检测、教师批改与辅导等等。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某一个环节和内容上自我敷衍,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好,运用的理念再新,也是属于没有多少实效的课,更谈不上有效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做好“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辅导及学生课堂练习批改”。落实“四抓”:抓课前、抓课堂、抓训练、抓讲评;突出“五精”:精备、精讲、精评、精练、精研。使有效课堂教学的管理达到“精”、“细”、“实”的目的。
二、加强有效上课与有效训练。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真正体现从“教”的中心向“学”的中心转移。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努力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与“练”。那就必须要求我们教师从备课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做到尝试性地“学”和尝试性地“练”。比如备课不抄袭教案,而是转为撰写学案。还可通过撰写学案的方式来思考:如何设计“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学”;如何设计有效训练的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练”。当然,对学生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练习题。训练包含“说、背、记、读、写、思、练、测”等多种方式。
有效训练是有效课堂的延伸。注重课堂训练的优化,将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素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我们更重要的还是要将一堂课的重要知识点、考试要点,通过训练题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训练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为此,下面谈谈如何选择训练题的问题。
要做到有效训练,必须落实好三点:一是精选习题。首先,选题要突出针对性。根据学情,正确把握习题的深度和广度。从教材出发,习题内容要紧扣教材。从课标出发,习题内容要紧扣课标。其次,选题要注意功能性。课内练习题、课堂讨论题、当堂检测题要根据学情循序渐进。选题还要探索新颖性。要考虑难度调节、一题多变、举一反三。二是优化训练。让学生知道练习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联系生活,注重应用,题型多变。题量、难度适宜。不做超前题,不做滞后题。作业量不一刀切,答案符合题意的要给予肯定,有创新意识的要给予表扬鼓励。三是认真批改。要做到全批全改。讲评的试卷必须有批改记录,有正误情况统计,批出错在那里,培优辅差时尽量面批面改。另外,各班级成立学生“一帮一”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人人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评价。
评价之一:评价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寻求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运用权威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师刻意追求的教学行为。但是现在众多的观摩课有“作秀”和“表演”之嫌,矫揉造作,片面顾及听课教师的心态,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不能为教师之间的研讨搭建平台。这种教学表演充其量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树”,受害者是学生。我们坚决杜绝这样的教学形式。杜绝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发生。我们要的是朴实有效的课堂,不好看但很实在的课堂。
评价之二:评价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许多课堂教学过程是我们教师预设的,把学生往教师的教学思路上牵,把教学往教师的课堂模式上引,但是新课程倡导的是开放和生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征和发展意向,都会因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带来不确定性,从而生成一些教学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有待在有效课堂中解决。解决的过程和能力更能反映有效教学的生成度。
评价之三:评价常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通过对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辅导、有效反思和学生的有效学习等各环节予以评价,才可以真正评价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疏漏或应付,那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效性就很难到达。比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与学把握得很好,但在训练上或辅导上或学生检测上,未达到有效,那整个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称得上有一定的有效性了。
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一是变更思想,弃陈换新。目前,有不少老师认为,我的课堂不是上得好好的吗?为什么总是说要改革呢?我的教学成绩不是一样的可以吗?我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教师导、学生学”的方式呀?虽然说得都在理,但我们的老师没有认识到:任何事情做得再好,也还可以做得更好;任何事物只有在不断地创新中才会进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知识在变更,教育对象也在变新…… 同样,我们的课堂也应不断的创新与提升。“不懂思考的人永远停滞不前,不愿创新的人永远无法成功”。所以说我们的老师首先要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要变更思想意识。思想不能落后,思想要跟上时代。“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话道出了其中的道理。
二是明确目标,积极实践。开学以来,很多教师已踊跃参与快乐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实践,但有的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是怎样一个思路,有哪些基本要求,仍有些茫然。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整体目标应该为:从“教”的中心向“学”的中心转移。 围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尝试地“学”与“练”进行研讨,提倡“学一学,练一练,讲一讲——边讲边练”、“先学后讲,先讲后练,当堂训练——学练并存”。要将学生尝试地“学”与“练”贯穿整个课堂,杜绝教师的“问”与“讲”充斥整个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基本步骤:
(1)成立课改小组。以学部为单位成立课改小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2)行政领导带头。带头变思想,带头开课,带头研讨,带头改革。
(3)上好教学研讨课。将部分教师的常规教研课变为教学研讨课,有针对性的上课,有目的性的上课,带着研究的问题上课。
(4)提倡撰写学案。将要求学生掌握的考点、重点、难点转化为实际可运用操作的题目或问题,为学生所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做到尝试性地“学”与“练”。
(5)定期专题研讨。课堂改革小组成员轮流上课,定期召开研讨会,共同研讨和交流,共同进步。
(6)设立激励举措。运用课堂教学改革激励措施,表彰先进,激励全体。组织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会,为先进教师优先提供外派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等等。
我校课堂改革从上学年起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今后还将会有诸多课堂教学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在来年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始终把追求课堂有效建设作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把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作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措施来抓,全体人员都要树立学习意识、研究意识、创新意识,大胆思考与实践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