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续写,巧妙练笔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内容,二者有密切的联系: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下笔如有神”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 从读学写,领悟表达方法
教材所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如
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表达方法,一定会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极好的指导作用。
1、 从文本中习得表达顺序。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因题材和体
裁不同,表达的顺序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教学说明文《世纪宝鼎 》时,引导归纳出作者描写鼎的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并相机点拨:我们在写一个物体时,就要学习作者这种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方法
2、 从文本中借鉴修辞手法。文本中的许多文章修辞手法运用
得非常精彩。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品悟。如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抓住描写拟人句:“ 。”引导学生品悟:作者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瀑布比作生命垂危的老人,有何妙用?有的学生说:“奄奄一息”本来形容人气息微弱,快要死亡的样子,这样一比更说明瀑布流量非常小,小得即将消失,写的非常形象;还有的学生说:用人的死亡给亲人带来的痛苦,暗示人们对大瀑布即将消亡的惋惜、痛心。此时,教师及时点拨:是的,乳沟我们在习作中也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那么我们的文章的表达效果会更好。
3、 从文本中习得妙词佳句。有的课文粗读起来,觉得很普通,
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有好多秒词佳句用的非常准确,去掉不行。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词句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对习作也会大有益处。
如《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叙述桑兰在跳马时受伤,经诊断确
认脊椎骨骨折,接着这样写道:“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他的后半生也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老师在教学到这个句子时,引导学生品析:“可”起什么作用?“也许”能去掉吗?学生悟出转折词不能去掉,这是人生命运的巨大转折;“也许”不能去掉,它表示不肯定,也可能会出现桑兰会又站起来的奇迹。这个词包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关爱。李老师及时点明: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写文章不一定要文辞华美,朴实、准确的语言,往往更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二、 合理想象,在补白中练笔
有的课文在叙述过程中,基于主题和表达的需要,省略了某些内
容。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 走进文本,感悟任务形象,应引导他们对文本中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部分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而且由于简略、易写、教师指导及时,更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认为在以下地方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小练笔。
1、 变省略号为文字描述。文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省略号,对
于这些省略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在这些看似“无”的空白之处,实际上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有”如《穷人》一文中许多处用到省略号,在教学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矛盾的心理活动时,抓住作者在这里所使用的七个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此时此刻内心是怎样的矛盾,写出来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在想象补白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省略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感悟,同时也学到了独具匠心的语言表达形式。
2、 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文章在描写人物时,有时只写出人
物的语言、行动,而略去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如《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讲到萧伯纳告诉小姑娘今天同他玩的是大作家时,问这时小姑娘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想象后写出来。当读到“萧伯纳听了,不觉为之一振”时又问萧伯纳“为之一振”时会想写什么,让学生再次展开想象。就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3、 补充人物的语言。有的文章出于写作的需要,在故事情节
的描述中省略了人物的语言。那么此时的人物究竟会说些什么呢?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将人物要说的话写出来。如《师恩难忘》一文,讲到我四十年后回到家乡,在村边遇到小学的田老师,谈起往事,感谢老师再“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时启发学生想象:“我”可能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一方面体会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变课文插图为文字描述。在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生
动有趣的精美插图。它是编者根据文意绘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集中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如《天鹅的故事》第二幅插图是一群天鹅破冰的情景,课文只用了两句话描写:“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把图上的内容,每一只天鹅的动作、神态。以及此刻在想些什么详细地用文字描述出来。通过这一补白练习,使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灵动起来了,再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无私天鹅群体形象也被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