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与评课后的反思与感想
2011年4月14日,北大附中专家考评组的专家到学校考评与听课,并为我们做了评课,我收获很大,对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具有了非常的大的影响。在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进行了分析:
一、 听课后的感想。
第一节展示课是李亚琴老师上的《最美的花束》,最让我觉得学习的1、学生的课堂常规,整个班的学生的学习氛围,上课时的整齐与纪律,让整个教室都在学习的氛围中,把听课者也带入到这种气氛中。2、三年级一班的朗读水平,不管课文的内容如何,朗读是关键,朗读能把许多的感情带入进去,朗读能让不同的读者读出不同的体会。3、李老师的课件做得很美,配上优美的曲调,能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气氛。4、上课时的教态,这是我最该学习的地方,也许是自己缺少自己,也许是自己过于腼腆,每次一上展示课,我就觉得紧张,平时可以和学生,上课时手舞足蹈,可一到有人听课,就感觉老是放不开,觉得别扭,不好意思似的,可是李老师却把这些都避免了,反而让她的教态更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更展现了她的风采。5、在对课文的讲述上,她运用了新课标,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学习,通过不同方式的读,找出关键的字词,在从旁提点。所以让一篇本来就是“美丽的”课文,在优美的朗读中更美了。
第二节课是李小琴老师的《瀑布》,这也是一篇非常美的文章,在她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最该学习的也是她的那种自信与自然的教态,其次是对学生的思维的开拓,能让学生去看、去读、去想。
在听完课后,专家耐心、细心的为我们做了评课分析,现今的教育发展、新课标的理念都做了详细的讲解,我获益良多。首先,专家在评课时讲了李亚琴老师的优点:1、从教态而言,是一堂优质课,能用感情与语调感染学生,感染能力强,根据教材感染学生,体现了人格的魅力。2、在教学过程中,层次清楚,充分运用朗读,通过反复读去理解,在朗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3、注意抓句子,让学生理解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帮助学生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
在对优点提出后,专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传授了宝贵的教学方法:1、没有把课标的要求理解透彻,还是属于一问一答,在课前没有掌握住什么是“花束”,可以让学生运用工具书翻阅,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花”与“花束”。2、课文的讲解还是应该回归自然,课标讲的怎么教,是把语文拿来运用,而不是灌输,可以通过对话让人体会,去体现人的文采。3、作为一名老师,先当读者,先搞懂三个问题:文章写什么;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再去当一个教者或半教者,在教学时,可以把一些读中的句子删除,突显出重点,语文是从中心入手的。4、在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时,不用再理解时背诵,这样会把教学的顺序打乱,打断了教学的理解,对于拓展的朗读可以放在课后,这样能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和投影。在转化后进生时在课前补课比课后更事半功倍,因为这样可以给他们树立自信心,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在这次评课后,我收获很多,对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明白了读懂教材,体会教材的含义是最重要的,其次,为自己树立信心,不管有没有人听课,该怎样展现自我就该怎样展现,再有,让学生成为主导者,多朗读,在读中自己去体会与感受,在课堂的规范上更要加强,不需要个别的优生,而是全部都能成为优生,都能自主、独立的学习,让孩子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由内喜欢这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