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是农业”想开去
火红的七月,热烈的七月,躁动的七月,收获的七月,在浓烈的七月氛围中,我们新课改的劲头势不可挡拉开了序幕。
听了山东昌乐二中校长的专题报告,震撼是无可比拟的,感触良多,他们大胆创新提出的新观点,新主张无疑启发着我们。
课改的风向标一旦转到起来,从事了多年保守教育的我们要跟得上脚步,的确需要像小学生一样从头学起,边学边问边学边总结,尽快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学生的改革方案。总结前几年的经验,并联系当前的教育实际,正如昌乐二中那位校长讲到的一句话: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而我们有些时候却忽略了这一点,像做工业样一味的手把手,单一的赶进度,盲目的超高速。。。。。。
是呀,教育就是农业。对于我们施教者而言,我们就是农夫,学生是我们的稻田的禾苗。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定义,我们教了多年的书,育了多年的苗,平时总爱抱怨我的禾苗怎么没有精神蔫蔫的呢,我的禾苗怎么夭折了呢,我的禾苗怎么成熟了谷穗不饱满,不丰满了。。。。。。一串串的问题让农夫双眉紧锁,试图改变方式方法,但又顾虑重重,想放手,又怕放手。农夫只能是望苗兴叹:“苗呀,苗呀,我该是让你独立生长,又怕风雨打弯了你的腰,怕骄阳晒伤了你的皮,怕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你一蹶不振,我怕这怕那,呕心沥血你怎么还是长得不如我意呀。。。。。。”殊不知禾苗需要农夫的精心培育,但是更需要自己汲取养分,吸收阳光雨露,自己进行光合作用,自己结穗成熟。农夫在该施肥的时候施施肥,该除草的时候除除草,该扶持时扶一把。其余时间田间道头看看,走走,禾苗自己在阳光雨露中开心的竞相生长着,生长着,农夫不能着急,禾苗有他们的生长规律,你不能揠苗助长,那样的急切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一句歌这样唱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放手吧,辛勤的农夫,退到田间路头去吧,你精心播种下的禾苗一定要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才能适者生存。
做一个有胆识的农夫,相信第一个吃螃蟹的农夫总结出来的经验,借用到我们的课改中来。课改不再是空口号,农夫的经验告诉我们想要改变思想,就要将改革的思想和信念深入到内心。以前我们也喊了改革的口号,只听其声,不见其形。如今课改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时刻,课改能彻底实施的前提就是教师彻底放下思想上的顾虑,接纳课程改革理念。多年来,我们经常批评学生上课思想不集中,走神,学不进。。。。。。,我们没有找到这个症结的根本原因,它不在学生本身不认真听,而是我们教师包办式的教学,我们把时间抓得紧紧的,害怕耽搁了一分钟,少讲了几个知识点,学生一味的听,记,背,难免思维疲惫,精力分散。所以趁着这次的课改普及实施,我们应该彻彻底底转变思想,解放思想,真正将课改落到实处,它有利于师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
我们思想转变了,我们的行动也不能落后。学习先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课改方案。“学习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的”这一课改的精髓思想一定贯穿始终。所以接下我摸索出的课堂将呈现出这样的模式: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上,采用“自动·互动·扩展·总结”模式,简称“两动一扩一结”自动学习、互动学习、扩展学习,总结学习这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也就是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堂讨论学习,课堂拓展学习,课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在这个学习循环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讨论学习和拓展学习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学生的精力不集中,让每位学生都明白只要想学,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懒惰,就会一无所有。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学习也是农业,在种自己的一亩三分田,要事事躬耕,不能假手他人,要劳逸结合,不能急功近利,要全面发展,不能突出一处。要培养他们自学,会学的习惯,鼓励他们在自学过程中一定多问:舍下面子,弯下身子,才能拾起金子;做学问大有文章,天下事,无非一个问字为起源。自学过程中还要学习所以我们师生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时一定要做到主动,积极,不耻下问。自己的庄稼自己种,绝不假借于人,坚持脚踏实地。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唐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