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有鲜明育人特色的为明学校
当今社会的发展期待特色学校,学生的未来呼唤学校的特色。
所谓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和风格”。特色学校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校的实际出发,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独特、优质、稳定办学风格与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特色是不可复制的,是一所学校能够站立起来的文化力量。
为了把新津为明学校办成富有个性特征风貌的学校,李恒利校长从学校条件、学校文化及主客观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发展之路进行了无数次战略思考。
考量一:学校发展要有独特性思想。一所学校,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独特的办学内容、独特的办学策略,独特的发展道路。
考量二:学校发展要有全球化意识。学校要及时跟进成都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战略,成都的快速发展建设呼唤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大量的外方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落户蓉城,国际化教育需求将不断升温,这是学校发展国际化教育的良好时机。
考量三:学校发展要有校本化特质。新津为明学校作为一所普通完中,在区域内学校中并无明显的综合优势。只有创建特色品牌,以特色求发展,才能使学校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依靠特色品牌才能使学校成为永远的赢家。
李校长精辟的指出:“一所学校要生存、发展,只有两种战略:学校特色和育人效果。”李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航人,在学校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他通过对学校外部办学环境和学校内部办学资源的调研思考,确立了学校“精品化办学,国际化发展”特色之路发展战略。
新津为明学校特色,在李恒利校长带动下,已经在以下四个方面初露头角。
一、高效课堂教学特色
以高效的“教”和“学”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和学的观念和实践,获得教师教学水平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之教学相长,是学校特色最为抢眼的亮点。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新津为明学校高效课堂教学特色临帖于洋思学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植根于学校学生成分和学识学情基础土壤,脱胎成型于“目标”和“当堂训练”的简洁高效运用特色。小学部形成了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特色的“快乐课堂”模式、高中部提炼出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特色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初中部则创造性的构建了“学、导、动、评”阳光教学模式,其基本教学流程为:情境构建,激活课堂——揭示目标,认知导航——自主学习,解惑质疑——互动探究,智慧共享——成果展示,拓展提升——多元评价,激励发展。
“学”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提升、课后巩固。课前预习要写出预习小结: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还有哪些疑惑?课堂提升强调“成果共同分享,疑惑共同解答”。课后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布置适度、适量、分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自主选择,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导”就是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指导和辅导。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质疑,在探究情境中学会思考,在生活情境中学会体验。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生成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
“动”即多元互动,有生生、师生、师师、学科互动等。“互动”要基于课本、超越课本,基于学科、超越学科,实现学科内、学科间、教师间的资源整合,让学生在“互动”中实现智慧的伸延。
“评”即课堂激励评价。激励评价贯穿于课堂始终,有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生生互评等。具体方法多样性,从而激励学生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积极性,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既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又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和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学、导、动、评”教学模式中,“学”是基础,“导”是关键,“动”是核心,“评”是动力。这四个要素相机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了学生学习的“动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实现了学生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
二、校本课程特色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引发人们对“大脑是如何学习的”、“重构学习方式”等教育话题的热议,许多学校对“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性实施,这表明很多学校注重了通过课程设置与实施求得质量与特色发展。在这种热潮下,李恒利校长思考的是,围绕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本探索,围绕学校课程目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能力,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境、学校文化等因素,形成实实在在的学校校本课程特色。
李校长抓的第一环:紧扣学校课程目标进行总设计。
李校长指出: 要通过提升学校课程品质,使学校形成多元且具有包容性的课程,围绕学校课程目标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确定目标和宗旨,筛选学科内容和经验,再把这些经验有计划地组织起来,通过某种方法来评估实施课程的效果,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在他的总体设计下,学校教科研部制定了《北大附中新津为明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纲要》纲领性文件;并以此为基点于去年成功申报了成都市重点科研课题《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的研究》,将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作为学校的一项精品工程、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做。
李校长抓的第二环:追求高质量的学校课程实施。
李校长指出:学校课程的实施,要有宽松的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能使学校课程保质保量完成,还要学校课程对教师进行积极评价。李校长亲自抓学校的骨干特色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譬如学校已经成型的初具规模的英语、国学、艺术、陶艺、茶文化、家政等一系列精品特色课程,从构建目标、课程策略,到教材编写、纲要制定,到具体实施、教室选择布置方案等,每一个重要环节上,李校长都亲自过问、检查和验收,确保每一项重头课程都做成精品。
李校长抓的第三环:学校课程评价多元化。
学校课程评价包括学习、教学和课程方案三个方面的价值判断。通过多元课程评价过程,学校将明确现有课程是否达成了预期目标,是否适应学生需求,是否符合国家的课程标准,是否具有本校特色,以及怎样改进,以保证学校的课程目标具有统一性、持续性,使学校课程的规划与实施随时能够满足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具有学校特色。
李校长抓的第四环:学校课程的文化理解与构建。
学校课程需要在一定的信念与精神系统的指引下,质问学校课程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李校长对此早有深刻理解,他说:“我们必须根据我校的学生、教师以及课程资源等方面的实际,构建一种充分体现为明精神、文化信念的学校课程体系。”
两年苦战,新津为明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理念(使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的学习课程),两大体系(升学、竞赛体系,常规、特色、国际等多元出口体系),三大类(必修类、拓展类、特长类)的校本课程体系。按照文化价值差异、知识基础差异、升学取向差异、个性发展差异等因素因材分类、因材施教。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研究性课程有机融合于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中,逐步形成的以鲜明班级课程体系为特色的小学、初中、高中课程体系,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能优秀的完成其学业。确实使每一个孩子都有适合的学习课程,使“不落下每一个孩子”的为明学校理念落到实处。
三、文化内涵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是特色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向内涵发展、高质量发展、个性发展的新追求;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就是走向文化育人的高深处。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说:“特色学校就是核心价值与附加价值的统一。核心价值就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国家的课程标准、落实国家的培养目标;附加价值就是自身改革的切入点、自身的个性追求、自身的独特传统。根据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学科建设、学校文化的不同,就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李恒利校长阐释说:“特色就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优势所在。要办好一所民办学校,就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合理定位,挖掘学校内部潜力,找到学校特色的突破口,把潜在的优势变为显性的优势,就会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推进特色学校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以师生为本”,促进每一个教师、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如何培育学校文化?由于学校文化是个性化很强的内涵建设,不同学校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生源水平存在着差异,不可能有统一的程序、方法和进度。新津为明学校着重从以下方面完成了学校文化内涵特色的打造。
其一,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明确学校教育的价值观和学校发展愿景。
李恒利校长经过深入调研,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孩子更好地融入世界。明确新津为明学校的发展方向:走精品化办学,国际化发展之路,培养人格健全、学力宽厚、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传承北大精神,创办现代化、开放式、文化型、具有国际影响的绿色学校;以学生学业成绩为核心,凸显国际化特色,艺术、国学、英语等课程特色。
其二,发现、发掘办学优势和自身长项,形成特有学校文化现象。
几年的探索和实践,新津为明学校的办学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这就是为明学校麾下逐渐形成的校本课程特色。对此,李校长特别对新津为明学校的校本课程特色做以下阐述:
1. 一贯性 校本课程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局限,以十二年一贯制理念统筹设计小学至高中整体课程体系;实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的一体化无缝对接和连续性。
2. 多元性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取向需求。在十二年一贯制的为明课程体系里,始终贯穿“基础+选择”课程理念,就是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综合素质、发展取向,学会“选择”自己的成才方向。
3. 国际性 为明特色课程体系与美国课程实现良好对接。便于初中、高中学子随时可以直升为明在美国的教育基地预科读书,再直接升入美国的合作伙伴大学深造。
4.生本性 国家课程的实施和校本课程的糅合之后,推出多样、多元适应不同层面需求的课程系列。逐步实现每一个新津为明学校的初高中学子都有一张适合的课程表,这张课表就是为他量身打造单独定制的;逐步实现跑班上课的常态。
5.地域性 新津为明学校将传承、整合、弘扬巴蜀文化,致力于培根、延脉、固本作为校本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使传统文化更加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在提高全民素质,推进文化强者,共建美好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发挥巨大的力量。学校在四川茶文化、舞蹈、音乐、美术等诸领域的校本教材开发方面均有较突出的成就。
其三,梳理、反思学校的文化积淀,培育学校文化。
在充分发掘学校的文化现象后,进行梳理和分析,剔除落后的、不合时宜的成分,沉淀先进的、可培育的因素,最终确定适合本校发展的文化内容,使其成为师生共同认可的先进文化。学校还抓住各种时机,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师生进行展示、宣传和解读,让师生在实践中感受本校的发展目标、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文化,以获得师生的认同,并自觉地体现在教和学的行动之中。
其四,引领和培育学校文化、发展和弘扬学校文化。
校长对学校文化的理论认识,其积极性、主动性和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性,决定着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与宽度。校长的文化素养对学校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校长的价值观、信念、理想从根本上影响着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
李校长的主旨是:增强教师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和对本校文化特色的自豪感,积极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力和特长,壮大本校的文化,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主动建构者。
还有,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既是学校文化的参与者、体现者,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离开了学生,学校文化就失去了继承性,不再具有生命力。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不仅要看对学生的影响程度,还要看学生参与建设的程度。在这一点上,李校长领导全体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创造潜能,使学生在更多的感动和感悟中,在巨大的感染和启发中逐步形成了弘扬学校文化的自觉性。
四、国际化教育特色
李恒利校长认为,教育国际化应该落实到每一位孩子身上,让他们能够以多元的眼光与视角去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让他们能够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观、世界观,以方便他们能够走到国际舞台上去交流、去竞争、去合作,让他们能够在胸怀祖国的同时,放眼世界,能够随时感受到地球跳动的脉搏。
国际课程的引进与校本课程融合,可以丰富本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可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国际视野、国际沟通能力,拥有社会责任感和理性、独立思维能力的新时代中国高中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李校长进一步阐述新津为明学校的国家化教育理念说:我们学校国际化教育培养人才标准,是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他必须具有以下素质为基本特征:①能很好地用英语交流;②有国际承认的文凭或证书;③在有深厚的中国文化传统底蕴的基础上,理解和经历西方文化;④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宽阔的知识面;⑤在有基本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拥有突出的特长、兴趣,拥有创造性思维;⑥有良好的心态和社会承受力,善于与人相处、合作;⑦有一定的艺术修养;⑧有国际生活和判断国际事务的能力;⑨有适应多元化文化生活的能力;⑩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
目前,为明已和新津县达成协议:集中新津为明学校国际教育的优质资源,打造新津县的国际化教育基地。采取新津为明学校统一管理、统一授课的方式,新津县教育局负责招生政策的制定,为明学校负责所有学生的美国学籍认证、美国课程学习、美国留学签证、美国大学申请等全方位的服务,在成绩获得认可的情况下,负责把行管层次的学生送到美国相应大学直接深造。
改写一首欧阳修的《采桑子 • 何人解赏西湖好》作为本文的结尾:
何人解赏为明好,天地寰回,古今南北,一任学子自由飞。
谁知闻听新津校,道正理恢,文渊学美,惟向人性心灵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