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胸怀一颗中国心 走向明天的世界
http://e.chengdu.cn/html/2019-04/24/content_648387.htm
成都商报4月24日讯(12版)
学生篇
回归本真,关注人的成长是为明学校的第一考量
杨柳河边、牧马山麓、地铁10号线旁的成都新津为明学校,有一个偌大的为明书院:两千多平米的大厅,上万册的图书,满满当当,学生进来后,可以任意随手翻阅。
有人问,图书不损耗吗? 何刚校长笑着回答:肯定有损耗。那是因为大家还没有爱上阅读,书读得不够;随着书读多了、读的深了,爱读书的人就多了,真正爱读书的人,是懂得爱惜图书的。真的喜欢,就带走吧,就让它陪伴爱它的读者吧,也许很快会回来的。学校花点经费,营建一个文化熏陶的氛围,提供一个读书场所,给学生搭建一个成长的阶梯,使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有什么不好呢?一个人胸中有了“书”,他的内心便会有一个深邃的星空。
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能来新津为明学校读书的孩子,是幸福的。就凭学校有让学生随手翻阅书籍的诺大的大厅和满目的图书,就可以看出,这所学校做的是真正的教育。
新津为明学校文化的内涵之一,就是建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特色课程体系,开放式的书院教学管理模式,仅是课程体系的外显脉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个性成长、独立思考提供空间,在他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为他们植入读书基因,培养创新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人文教育的延伸。” 何刚校长如是说。
所谓书院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年级+书院”双轨班级管理的制度,即实行横向行政班的年级管理和纵向教学班的书院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以老师的阅读引领学生阅读。
每天早晨7:30,各班的学生都会齐刷刷的像小楠树那样站立,在老师的指导下,双手举起自主开发的校本《国学》教材,朗声诵读。这20分钟的诵读时间,是校园里最壮观的时候:偌大的校园里,几栋教学楼上下汇聚的几千名学子的天籁之音,回响在朝霞满天的杨柳河畔。
何刚校长一再强调,基础教育是给中国人打基础的,一定要有中国的根、民族的神和爱国主义的魂,这个根和魂才是最重要的。在“责立中国,任当世界”校训理念下,新津为明学校奠定了“仁省”学校文化内核,确立了国学教育策略,完成了十二年一贯制的国学课程体系构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启蒙,儒释道、德经体、文史哲、天地人,涵詠、品味、意境,目的在于给学生更丰盛的生命。
“为学生提供思想创造的自由,教育的空间才无限放大。”何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自由才是真正回归教育本真。我们讲的“自由”是对必然性的一种把握,所谓 “天人合一”,是“赞天地之化育”。是要求人在生生不息的天道和变化中间,实现自我与天的认同合一。知行合一,要求人在生活中间,认识并且实现天人合一。情景合一要求人不断深化其思想感情,而达到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这就是新津为明的教育哲学——真善美。
学校的任务就是育人,所有的工作要指向“人”。最终目标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人——继承中国基因、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何校长注重倡导特长教育、英才教育,构建个性化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少年科学院”、“少年人文学院”,组织“五大学科竞赛”。他说:“人最重要的能力,是心灵生活的能力。我们追求的全面发展的素质,是向着人类的、包含行动旨趣的、具备人类视野的、有着高贵灵魂的实践素质。帮助为明学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这就是我们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和实践理念。”
教师篇
知行合一,课程、教学、评价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要素
2月17日开学第一天,何刚校长发布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宣言:新津为明学校的办学定位——西部先锋,中国名校;学校发展、走高的核心策略——成就教师。
何校长宣告:教师才是学校的脊梁,有名师,才会有名生,有名生,才会有名校。教师是第一生产力,校长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好教师,学校最好的名声是有一群好老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教师业务好了,我们的学校就会好,学生的素质就会好。 只有把教师放在第一位,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第一”,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
新津为明学校促进教师发展之道的战略布局是什么?
将构建多样、丰富、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和教师的共同目标。
何刚校长深谙激发教师队伍成长有两个重大引擎:发现团队问题,确定努力方向;把团队问题引向科研,让科研引领教师改变。
何校长亲自设计了学校课程体系架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他说:什么样的课程最优秀?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的和谐统一。为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从体系课程转向谱系课程,从统一课程转向差异课程,从单维课程转向立体课程。有了好的课程,再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才能把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融合在一起,通过各学科课程群的构建形成为师生赋能的命运共同体。
何校长阐释:我们的课程体系和组织结构,就是回归教育的核心——唤醒、发现每一位不同潜质的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同时也帮助每一位老师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老师再将这样的赋能方式传递到学生,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引路人,成为学生生命历程中的贵人,使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学习者。
构建目标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明天课堂是学校和教师的共同使命。
成就教师,就要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教师所有价值的呈现,就在他的课堂上。
新津为明学校的“为明新课堂”,何校长赋予了这样的界定:一个核心——思维;一个特征——自主。凸显“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为明学风。这样的课堂核心就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特征就是学生的深度自主学习。
在何校长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学科中心引导的《走向明天的新课堂——目标导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研究与实践,今年三月被成都市教科院高分遴选为精品课程,在新津为明学校连续举办五场面向成都市的教师培训。
构建基于专业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学校和教师的共同生命纽带。
校长要与教师形成命运共同体,建立和谐的人性化的学术环境,才是教师发展的最好摇篮,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条件。何校长指出:评价各学部的管理水平,就三条标准:激发教师的价值感;提升教师的专业成就感;增强教师的团队归属感。当我们的教师真正享受到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幸福时,成长就成为我们追寻高质量生存和发展的价值追求。
学校篇
情景合一,学术性学校的追求是学校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
值新津为明学校十年校庆之际,何刚校长宣布:“新津为明学校在情智小学、绿色初中、精品高中的追求基础上,通过倡导人格完善和学术相统一的‘品学共融’的学校学术文化,开展符合培养学术型、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新津学校最终建成一所学术性中国名校。”
校长的使命,就是为学校立魂。引领学校改变的,永远都是思想和理念。
建设学术性学校,需要从学校整体规划、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变革、师资培养、学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和探索。为明学校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养根”的事业,学校真心、真实地为师生“立根”,他们的生命之树一定能生长成枝叶繁茂、硕果飘香的气象。
何校长要求:各级干部,要能够点燃教师的梦想,做教师团队的精神首席。校长-教师-学校的命运共同体,其实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种存在形式。何刚校长亲自主持学校“顶层设计”的“施工系统”设计,“施工系统”的主力是教师。
一所民办学校,能够精准的把握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向,能从未来学校的学习方式变革、未来学校课程的变革、未来学校组织管理的变革等角度定位自身的发展策略,并建设着眼于未来的学校管理文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学校,必然能走向辉煌的明天,必然能领航未来中国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