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代表新津县参加第五届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教研活动
2014年11月21日,第五届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在遂宁市安居区隆重召开,小学部徐华主任作为点评专家、肖岑岑老师作为献课教师代表新津县陶研会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活动由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主办,遂宁市安居区教育局、安居区陶研会承办,姚文忠教授、龙义华局长担任引领专家,吸引了来自新津县陶研会、双流县陶研会、大邑县陶研会、新都区陶研会等多家单位的参加。
22日上午8:30,语文、数学、班会、体育四门学科的献课活动同时开始,语文组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第七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肖岑岑老师作为语文组第一位献课教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公开课。课前5分钟肖老师通过游戏“我最棒”迅速消除了和学生的陌生感,在愉快而热烈的氛围中,一堂语文课就这样开始了。像这样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几位老师讲同样的内容,如何能上出特色,肖老师抓住文中精彩的形容词描写,通过自己感知、同桌对学等教学形式引领学生体会、理解、运用形容词。最后的小练笔,学生精彩生活的描写说明了这堂课的实效性。
肖岑岑老师献课 语文教研现场
10:50,在三名老师的课堂结束后,徐华主任作为点评专家对三位老师的课堂进行点评。徐华主任从下面几个方面对三位老师的课堂以及语文课堂建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评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小语届的泰斗吴忠豪教授再三强调:“语文作为一门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理所当然的应该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
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指的是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
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类教学内容是由基础教育各门课程共同承担的。
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
其次,我们还要知道: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常态的语文课教学流程大多是“初读课文—分段讲读—总结提升”。这样的教学流程,其实只是适合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组织教学,学生获得的只是碎片化的语文知识或方法,留下的主要是课文思想内容的痕迹。
实际上,无论是语文知识教学还是语文方法教学,教师都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一般来说,学生学习一项新的语文知识,都需要经历“认识—实践—总结”这样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
认识,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感知、理解所学的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
实践,是指学生运用所感、所知、所解的知识、方法或技能到课文其他部分或教师拓展的语段上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结,是指学生通过交流、归纳、提炼出所学的知识、方法或技能。
第三,我们要追求“学会”,而不是“教过”
一堂课的教学效率不在于教师“教过”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多少知识。因此,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宜过多,教师要有所舍,学生才会有所得,一味的追求面面俱到,到头来只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事倍功半。
学习知识、方法、技能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运用知识来触类旁通,运用方法来阅读和写作,运用技能来举一反三。因此,学生必须要实践操作以及迁移写作,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语文实践过程中习得的,而不是教师讲会的。
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中等以下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认识—实践—迁移”的程序来设计教学流程,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教师所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本体性教学内容。
第四,我们来谈谈教师的评价方式
对小学生来讲,教师评价反馈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多数老师都善于采用口头语言评价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当然,如果评价语言非常丰富、教师本人非常具有亲和力、语言非常具有激励性,反馈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如若不然,是否可以尝试一下加减分评价、实物激励评价呢?
第五,我们再来看看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无论是认识、实践还是迁移,都必须由每个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但是,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水平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有的学习任务可以自主探究,而有的任务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同桌交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把绝大多数学生发动起来,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能力水平上有不同的收获。
活动最后,姚文忠、龙义华教授对此次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并为点评专家和献课教师进行表彰,活动圆满结束。
徐主任作专家点评 总结会现场
语文组颁奖仪式 我校小学部参会教师